[音乐] [音乐]
[音乐] 我们这类课程呢,研究的对象就是极具变化发展
的慕课课程,而且各种学习评价的体系,形式正在不断涌现。
所以采取那种用标准答案来控制,一步一步深入的这种学习方式显然是不适应的。
而且呢应该有多元的学习路径。
所以我们这门课呢就做了一种新的尝试。
就是多元学习路径的选择。
我们这门课呢,入口是一个,就是乔布斯之问,
然后呢这个学完以后分三条学习路径, 一个是网络课程探究之旅,一个是学习文
化探究之旅,还有一个是考试创新探究之旅。
那这三条路径呢,根据不同的人的兴趣爱好和需求,
你就可以自由选择,所以我们设计的三种学习路径啊,
这个路径呢就是在入口上做了介绍,
一旦这个入口学完以后呢,你还可以自由选择路径,所以这三条路径呢,
其实是多种路径,那最后学完以后呢,三条路径汇聚到一起,
就是进入第三个专题,叫大学未来探究之旅,
这是我们的一个设计吧,我先介绍,那这个
入口处啊要找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和问题
这就是我们提出的乔布斯之问,那乔布斯啊 这位IT界的教父级的人物啊,
他提出了二十年来IT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 唯独对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
这是提出了一个世界级的教育难题啊。
那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在入口处就做了分析。
对这个问题呢,我们还有文字的一篇文章,大概有将近两万字,大家可以结合起来看。
那对这个问题,可能会引发大家很多深层的思考和兴趣。
有了这样一种兴趣,再选择三条路径,啊,对这个我们做了论证啊,
那IT改变了所有领域,首先,是不是改变了所有领域,
我们从军事领域,金融领域, 以及当前呢迅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啊,等等,
这些领域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发生了深刻的根本性变化,
然后我们又对比了教育,那教育这二十年来 变化如何呢?大家可以看我们
一单元的这个内容,然后我们是怎么思考这个问题的?
特别是由这个问题引入到互联网+的战略。
这就是我们在入口处设计的一个所有路径
都要首先学习了解的一个话题,
用这个话题呢提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一种
大的趋势,就是学校的课程,课堂正在发生深层的变化。
它打破了过去啊,以教师个体劳动 就是叫小农经济式的这样一种教学方式。
和机械化灌输加标准化考试,就是工业流水线的模式。
开始转向信息时代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所以对这个问题有了一定了解以后, 大家再进行三条路径的选择
那这三条路径呢,第一条路径呢,就是
网络课程探究之旅,网络课程探究之旅呢 我们具体深入的对MOOCs的
历史现状和趋势做了分析。
特别是MOOCs引发的学校课堂的 变化,以及推动MOOCs的
各种力量,我们记作三大杠杠,五大推力,
并且在访谈中啊,探讨了MOOCs的前景。
那第二个专题呢, 我们进入了
这个MOOCs的这个理论基石, 就是学习科学,所以MOOCs引发的
是学习观念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 所以第二条路径我们集中到
学习文化探究之旅, 这是我们实践的
近十五年的一门课程,就是学习科学与技术,
那在这一次呢,我们只是浓缩的摘取了一下,我们这门课程里面的
主要积累的一些理念,案例, 这个在一开始的时候呢,我们
提出了这门课程的理论创新的一批模型, 比如说,我们涉及到什么是学习?
对学习的解读,对学习观念变化的分析。
第二个就是,除了学习理论还要有学习技术。
这个学习技术不仅仅是
现代互联网技术啊,等等这些技术,这些技术是外在的
那运用这些技术以后,学习本身的技术是什么?
我们提出的是五项学习技术,包括学习目标导向技术, 自主学习技术,团队学习技术,
学习动力激发技术,反馈调节技术, 反馈调节技术是就是评价和自我评价技术啊。
那这些技术呢,合起来整合起来它要从系统思考。
它是一种方法论,所以这是我们的学习技术的模型。
另外呢,还有学习动力模型,
那学习动力模型呢,我们主要借鉴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
我们提出了学习动力的五个层次, 大家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啊我们对学习动力的研究。
学习动力的问题在传统课堂里就是一个突出的难题,
现在学到现实课堂里呢,厌学情绪越来越严重啊,
那怎么破解,另外在MOOCs的这个舞台上, 那学习动力更是一个问题,因为现实课堂啊
对学生的学习还有约束,面对面,老师你总不好意思不上他的课吧。
但是在MOOCs课堂里呢,他不感兴趣他就关了就走了,看别的了, 因此没有一个内在的学习动力的激发,
MOOCs课程是不可能引起更多的人, 学习的兴趣爱好和持续学习的内在动力。
所以我们提出学习动力的模型, 而且想要进一步把它发展成和考试的结合。
再有呢,我们对考试的特别是学习评价的这个研究。
这个研究我们也进行了十几年了。
最后也提出了一套考试的整体创新的结构。
核心是考试学习化,
然后还包括考试创作化,考试个性化,考试团队化,考试智能化,考试资源化。
那这样一个考试模型在MOOCs里面怎么实现? 这是需要跟大家共同去探索的。
我们在这门课程里还提出一个整体的理论,这个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呢
就是我们的学习理论,我们称为整体生成学习论。
我们把教育变革的内在结构啊概括成三要素,学习主体学习环境学习资源,
这三者的互动推动了学习的变革创新。
那这样一个变革创新在实践上, 就是我们去说的太极学堂,那太极学堂是什么意思呢?
在时空形式上,就是现实的面对面的课堂和网络学堂的阴阳互补同生共长。
在理念上是东西方学习文化的阴阳互补。
在目标的追求上就要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
把学校师生从低层次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在优质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中提高教学质量
和教师团队的整体水平,用一句话概括,
所谓太极学堂就是中国特色的混合学习模式,
那这样一个模式能不能贯彻,需要一种价值导向。
这个价值导向就是我们提出的绿色学习。
总之在学习文化探究之旅里面,
我们总结归纳概括了我们十几年在学习科学与学习技术
这门课程长期积淀的一些东西。
有些还要不断完善,第三个路径呢,就是考试创新探究之旅,
这里呢,总结概括了我们对考试的理解,前面已经简单有所交代。
那这里我们特别谈到了,就是怎么理解考试?
考试的目的是什么?考试的价值是什么?
现代学校考试的异化又是什么?那这个问题在MOOCs里争论也非常大啊。
MOOCs怎么考试?怎么给成绩 那现在有很多这方面的创新探索。
我们也做了很多访谈啊,这仅仅是开始, 希望我们把这个研究啊,在大家的共同参与支持下,
不断引向深入,在考试创新探索里有一点
我觉得值得在这里提出来,就是MOOCs创造了一种同伴互评的模式,
同伴互评啊对于一些非结构化的课程来说, 是一个减轻教师的负担,
同时呢,发动学生来参与评价自我评价的一个非常好的形式。
但具体操作呢也遇到了很多问题。
那我们这次呢也做了一个探索
我们从MOOCs的设计施工到运维中碰到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啊。
那这个困难怎么破解,我们就把它交给学习者。
因为学习者里高人多了,有很多老师
有开MOOCs的大师,有专研究教育评价的,所以我们把这个问题提出来,
然后呢问题就是突破的机遇,
问题呢又是一个创新的岗位,所以我们在
研究性课题的选题,到研究性课题的组织,
都把这个交给学习者,然后 在这学习者在破解这些问题的过程中,
他就要设计考试题目,设计新的考试模型。
同时呢,设计出来以后马上就在网络课程里采用。
寻找这个服务对象,那这个用得好的,大家认同
高,设计得好的考试肯定受欢迎, 那这其实就是一种新的同伴互评的模式啊。
它不是为评而评,而是创造一个岗位,
创造一种新的这个服务,那使得服务对象
在接受你的服务的过程中,对你的服务作出评价, 这本身就是最好、
最现实、 最科学客观的 同伴互评模式吧,所以这是也是我们太极学堂啊考试创新的一种探索吧。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