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我問了各位
學生的目的是什麼?我也問了各位你們活在個什麼樣的時代中?在這裡我要問第三個
問題,活在這樣的時代巨變之中,讀歷史到底對我們有什麼用? 對,我這門課的目的就是要告訴你,歷史的有趣跟有用。
有趣之外,其實最重要的是有用,後面會再說。
那么讀歷史到底有什麼用呢? 各位過去從小學開始,我想都接受過
很長的歷史教育,我讓你們捫心自問: 在你們心中,你們真的覺得讀歷史是有用的嗎?
你們真的覺得讀歷史對你生命發揮著什麼樣的作用呢?
我必須要告訴各位,在近代以前,不管是中國或西方
培養各種領袖,領袖最重要的教育就是歷史。
那麼歷史學之所以在過去被 重視,絕對不是像我們今天所宣傳的,它是為了豐富你的人文
素養,為了陶冶你的人文情懷,這理由都沒錯,但是不會只是這個 樣子,如果只是這樣,它基本上就只是一個藝術品而已。
好,過去人重視歷史,是因為歷史有強烈的 實用性,那個實用性是什麼呢?就是我講義裡面說的,太史公所說的
我們學歷史最重要的事情,是對過去的發生的事情,我們要「稽其興、 壞、 成、 敗 之理」,什麼叫「稽其興、
壞、 成、 敗之理」?我們要徹底地分析歸納: 它為什麼過去人為什麼會成功?為什麼會失敗?一個時代為什麼會興盛?為什麼會敗壞?
我們要明白道理在哪裡,這樣歷史才有強烈的實用性,才能夠為你們所用,歷史才會是有用的 學問。
那有人說,老師如果按你這麼說,歷史真的這麼有用,為什麼我們過去學習沒有感覺到這- 一點呢?
那就跟我們的近代的教育有關係了。
我們今天學校的教育,也就是現代教育跟它的設計 它基本上是一個時代的產物。
什麼時代的產物呢?是 供應工業革命以後各行各業專業工匠人才
需要的一種教育,它的目的是為了大量培養各種專業 工匠,它的目的不在培養領袖。
也就是說你們過去受的教育,坦白說那是培養工匠的教育,不是培養領袖 的教育。
如果是培養工匠,那歷史其實是一種可有可無的東西。
說得更徹底一點,就算在這種培養工匠教育思想指導思想下, 培養出來的歷史,也往往是為了訓練歷史的工匠。
這就是為了什麼這樣的教育方針落實在你們的歷史教育上, 就會從小要求你們進行短期、
大量的灌輸式記憶, 你們從小就去背誦各式各樣的知識,
可卻忽略歷史的本質應該是一種長期的、 細緻的思辨式教育。
它的目的是為了讓每個案例要明白它的道理 何在,古人的選擇何在,而不是讓你去死背時代、 人名和地名。
如果叫你們去死背時代、 人名和地名,結果就是
青年普遍對歷史失去興趣,他也不知道學習歷史的作用何在。
這樣的教育的結果就是我們的社會有大量的工匠, 可是我們這樣的教育培養不出來博學宏觀的領袖 人才。
你們各位認為不可能嗎?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給各位聽,你們說,老師不會啊,我接受的教育我也很注重思辨啊, 我試問各位一個問題,來。
但是這個問題啊,可能對台灣地區 的同學比較實用一點,因為我舉的是台灣中學課本的一個例子 來給各位聽。
其他地區的大學生,我不知道你們讀過這個東西沒有,但是我就當做你們讀過了
中國過去有一首古詩,叫做《木蘭詩》,《木蘭詩》一開始的幾句是這樣說的: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好,「唧唧」是什麼聲音? 各位上過台灣中學課本的同學就會 大部分都是馬上回答我。
我這幾年開課,每一年的同學都這麼回答我的: 課本標準注釋的答案是,「唧唧」是織布機的聲音。
因為「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嘛。
我坦白說對這個回答,我的評價就是 你如果真的相信這樣的答案,我認為你的思辨上可能還需要努力一點,在網絡面前我們的話-
講的溫婉 一點,在實際上課的時候我講的是更直接的。
為什麼呢? 因為《木蘭詩》的下面兩句就是「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啊。
你根本沒有聽到機杼聲,怎麼會有織布機的聲音呢?「唯聞 女嘆息」,只有聽到嘆息的聲音,所以「唧唧」是嘆息聲啊。
我在跟你們講不是考驗你們的國文,歷史學講孤證不立,你們問我,老師你這個說法只能聊備- 一說,有根據嗎?
有啊,你們看看唐朝的《琵琶行》裡面,白居易不就告訴你嗎: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嗎?
「唧唧」是嘆息聲,我已嘆息,「重唧唧」就是我前面 嘆息過,我後面又嘆息一聲,難道白居易是前面聽了琵琶嘆息
後面聽了那女的講話就開始織布嗎?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啊。
我為什麼告訴這一點?不是要考驗各位的國文程度, 而是為什麼問題的答案就在下面兩句?
「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為什麼人人都會相信那是 織布機的聲音?卻沒有一個人相信那是嘆息聲呢?我過去的幾年經驗都是這樣子。
我點名的是一個事實,你們不覺得你們可怕嗎? 在這樣訓練專業工匠的這種灌輸式的記憶教育之下,
你們已經很習慣直接追求標準答案,答出來一百分,所有的好學生都是如此。
你們已經放棄了你們的思辨能力,你們放棄你們去質疑標準答案的能力。
我認為這樣的損失是無可彌補的。
你不能讀了再多書,記得再多的標準答案, 得到了再多再好的成績,都不值得拿你的思辨能力去換。
思辨是智慧的開端,智慧是你一生上天賜給人類最寶貴的 財富。
不值得的。
當然我知道做好學生有很多好處,這個同學拿著一本書在睡覺,
如果你是一個成績很好的學生,老師就會說,你看,這個人睡覺的時候手裡都還記得 拿著書。
如果你是一個成績不好的學生,老師看了就會說,你看,這個人一拿起書來就在睡覺。
同樣一件事情,老師從小給你的評價完全不同。
評判的標準就是你成績的好壞,所以各位已經習以為常我要做一個 好學生,我考試要考一百分了。
可是各位不知道這在扼殺你的 靈智。
你們上了大學,不要再用這種觀念, 你們一定要記得,你們是知識的主人,不是知識的奴僕,
要運用知識,你必須要有足夠的智慧去判斷 知識才行,這是最重要的事情。
而要學會判斷知識,在歷史教育上就必須重視 思辨。
因此歷史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領袖人才。
我們不求你做一國的領袖、 天下的領袖,可是你至少要做你自己生命中的領袖啊。
你不能讓你的生命被其他東西所主宰吧。
那要做到這一點,在歷史教育上,就必須先從恢復真正有用的歷史教育做起。
[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