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在这里边就需要给同学们强调一点,这也是在写作小肥羊这个案子的时候
我可能当时没有自觉,但是事后想起来很重要的一点
那就是不要担心自己写的问题是边缘的 我刚刚给同学们讲是不是
我发现这个问题没有多少人研究,那么另外一个 方面来看是什么呢?就是你研究的问题太边缘了对不对?
可能很多同学听我讲前面内容的时候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 说诶呦,通用名称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大家不研究呀?是因为它不重要,是因为它边缘,对不对?是因为它不值得研究
或者我们甚至查国外的文献你会看到在这个问题上研究都很少,那确确实实证明它并不重要
不要有这样的想法 实际上呢我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就是
可能一开始的时候,你发现你感兴趣的很多问题都是边缘性的
[空白音频] 但边缘有边缘的好处
恰恰是因为这些问题边缘,我们才有机会在这些问题上大做文章
我以前呢喜欢读史书
每次这个读《左传》的时候,常常会看到里面会讲很多战争,我们知道
甚至这个《三国演义》里讲这个关云长夜读春秋是吧
他读的是《左传》啊,他作为一个领兵的军事家,他要看这些以往的战例 那么大家就看《左传》里边所讲的这些战例
常常会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当两军交战的时候 都是从侧翼开始攻击。
你会发现两军对垒的时候通常都不是 从中间打起的,不是两军主将直接死磕的
我们在这个小说里边看到的说比如说像《三国演义》里边讲了,每次打仗的时候
都是他们的主将杀出来,先杀上五十回合,实际上真正战争里都没有这样的
都是从侧翼开始攻击,为什么呢?
因为侧翼才是薄弱的,从侧翼才可能打开缺口
同学们,我们在上一讲讲学术研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或者它核心的
目标就是进行理论创新,而如果你所写的这个题目
本身它已经是人们讨论的非常核心的问题,那么很显然在这里边一定是有非常强悍的
已经占据了主流阵地的那些理论 在盘踞着,你不容易攻破它
你很难在这一问题上一开始就获胜,尤其是同学们你作为一个初学者
一上来你就想把你们这个领域里边最核心的那些理论都打倒
这是不现实的,也是狂妄的 我们能做的恰恰是在边缘地带展开攻击展开讨论
如果你能把一个边缘性的问题讨论清楚了 那么自然它会引起整个学术版图的变化
它会使得中心发生偏移 正想我在写《小肥羊》这篇文章里边所做的那样,我们可以
从一个非常边缘的问题入手,一个关于通用名称商标化的这样的一个问题入手 但最终你仍然可以触及到关于
产权、 界定、 法学和经济学的一般原则,你也可以 由此触及到中国财产制度变革的那些根本性的问题
而且可以由此引申去讨论中国土地变革,去讨论国企的问题,去讨论那些
民族品牌的问题,等等等等 [音乐]
[音乐]
也就是说你总可以以小见大,总可以从边缘 介入中心
实际上写作了 这篇文章以后,我有一个非常深刻的感受,那就是
学术和战争一样,边缘即中心 关键的问题是你是不是能够充分的论述你
所讨论的这样的一个问题,把边缘变成中心 我们看那些伟大的军事家,他们为什么能够获胜呢?
是因为当他攻击边缘,攻击侧翼的时候 对手的阵型就发生变化,对手就开始
因为你的攻击改变它中心的位置
你攻击哪里,哪里就会变成中心,这是一个
伟大军事家的杰出才能,这是获胜的关键
学术也是一样 同学们去看真正对当代中国学术界产生影响的这些学者
比如说苏力老师,他写作的相当多的问题都是边缘性的问题 同学们看,他写《秋菊打官司》,那是一个
当时在他讨论之前完全不起眼的影片,尽管也获奖了,但是 也没有多少人看,法学界没有人去讨论
包括朱老师后来写的一些列问题,比如他写什么《黄碟案》是吧 有很多问题当然在当时可能是一个
讨论的热点,但是就作为一个学术问题而言,它可能仍然是很边缘的
很多学者在这些热点案件,热点事件上 他们怎么去处理呢?他们不过是把这些问题
当做一个现有的成熟的主流理论的应用对象而已
它并没有在理论上做出突破和创新 而苏力老师在很多问题上的讨论
恰恰是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问题,使得人们发现
在传统上习以为常的或者觉得已经形成定论的那些问题上,实际上还值得进一步探讨
包括我,上一讲给同学们所讲的那些例子
也是这样,比如说我给同学们讲的,一个老太太在那抄法条
它是很边缘的一个现象,在当时没有人注意它
但是现在呢,你会看见到处多能看到这样的现象,只不过人们不是在
法律书店里边抄法条了,而是在微博上批判你了,是不是?
其实,没有问题在本质上是边缘的
所以在选题的时候不要去担忧觉得写这个问题过偏,不重要
而是要去想你怎么样的让人们意识到 怎么样向你的读者表明这个问题其实很重要
比如说给同学们讲的科斯所提的那两个问题,在科斯提出问题之前都是很边缘的,没人理会没-
人研究的问题 但是一旦科斯把这些问题提出来以后,它就变成了相应领域的中心了
这都是非常好的范例,都值得咱们反复去品味,反复去学习
[音乐]
[音乐] 所以同学们在选题的时候
不要觉得这个问题别人觉得不重要,或者主流理论不重视
它过于边缘,它还不值得讨论,你就放弃它了 不是的。
所以说选择这个题目,不选择这个题目
并不取决于它在现有理论格局里的位置
并不取决于现有的主流理论认为它重要还是不重要
甚至我们可以说
你恰恰要避免的就是那些主流理论,那些通说
那些人们已经接受的,已经变得司空见惯的
常识性的问题,你要提出的恰恰是人们没有意识到,因而暂时还边缘的问题
这就是我们在选题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的一种意识
你当然要考虑它和主流理论和现有学术版图的关系
但是要做好这样的准备,它一开始的时候往往是甚至最好是一个边缘性的问题
而你要做的工作,你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你脑海里边
要做的一个重要的判断就是,这样一个边缘的问题有机会有希望变 成一个中心的问题。
如果这个问题 确确实实现在很边缘,但是你想了半天也没发现它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你会发现写完这个问题以后,它仍然边缘,那你就没有必要去写它
这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博尔赫斯提到 弥尔顿选题的重要意义,如果这个问题
你很感兴趣,但它写完以后就还是这个问题,它并没有改变什么 那么也许你就要再想一想,或者放弃这个题目
对于同学们来讲,因此我们要从两方面去考虑
一方面不要担心或者首先要选择一个边缘性的问题去写 另一方面,最终你要能够去确定你自己的理论
论证你的学术研究,能够使得这个边缘的问题引起人们的重视 使得边缘变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