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 好,下面我们讲第二部分
就是家庭日常开支的支配和对家庭中实权持有的这样一个评价
那么这个呢,以前我也讲过,就是比如说我讲江村它的这个日常开支的这个支配 就是当家人的问题,在农村
那么在农村呢,就是在父系父权的这个家庭制度底下 它和这个城市,它其实有很大的不同,是什么呢?就是
在夫妻里面,在农村当中 在农村当中呢,他凡是掌握家庭日常开支支配的他一定是当家人
那么也就是说,这个呢它是这两者呢,是 合为一体的。
就是 这个他的掌握的,掌握家庭日常开支,他同时也掌握了是
家庭的那个权力,决策权,经济方面的决策权。
但是呢在城里面就不一样 城里面他可能是掌握了日常开支支配
但是呢他未必是掌握,是什么呢,是家庭当中的这个实权,就是决策权 这是我要现在讲的。
那么然后呢我们可以看看这张表 这张表呢,它就是什么呢?就是
家庭日常开支支配的这个主要分布者的一个情况 那么我们先看上海。
先看上海呢就是,我们可以看到是什么呢 这个丈夫,丈夫这个支配,这个
比例呢是占到了 20.6%
妻子支配的比例,是占到了 56.53%
那么,夫妻共同支配的这个比例呢 占到 17.46%。
其他的,我们可以看到 是比如说是由上一代或者说是由下一代来支配的,这个比例都,相对来讲都比较低
那么成都的呢,就是 我们可以看得很明显,是什么呢?成都的就是说它的
相对来讲呢是妻子的这个比例啊,低于上海 那这个丈夫的比例也低于上海。
但是呢,它的夫妻 共同的比例,就远远超过了,也就是说,它是把这两项的这个
这个多余的这些,这个比例啊,都集中到了夫妻共同这一块
而其他的这个模式呢,就是,基本上是,还是类似的 那么我们再看青浦,青浦呢,就很明显
就是它是这个,丈夫是 53.33% 而妻子呢,是
20.33%,然后呢夫妻共同的比例是 21.67%
太仓呢,是丈夫呢是 45.67,妻子是 11 然后呢是这个夫妻共同的比例是
25.67 但是它有一点,有一点就是它的这个全家共同的比例
和这个公公和岳父的这个比例 相对来讲都明显的是要高于其他地方,大家可以留心一下,看下这个
而在宜宾呢,我们可以看到,64.86 10.14,就是妻子
然后呢就是,就是那个什么,就是,也就是说
是这个夫妻共同的比例是 16.89。
那么,也就是说非常明显的一点是 它大量的,这个家庭呢都是
采取的是由丈夫来掌管家庭的这个经济支配权,这样的一种 解释。
所以 我们呢,就可以看到什么呢,看到就是这个
清楚表明,那个存在一个明显差异,是什么呢? 城市中的丈夫握有日常开支支配权的比例要大大低于农村中的丈夫
这个,宜宾丈夫的这个比例是最高的,是 64.86
而其中,成都这个比例只有 13.74
上海的是 20.6,然后呢,太仓
就是什么呢,就上来了,丈夫的比例就上来了,就是 是这个 45.67,青浦呢为
53.33,宜宾是最高,就是 比例最高的比比例最低的多了将近四倍,就是
我们的解释呢,是什么呢?这和农村中 谁是"当家人"呢,是紧密相关。
但这是第一点,就是 那第二点呢,也就是说,就刚才我就讲了,就是
是因为什么呢,在农村当中呢,它的这个当家人和那个日常开支的支配权是 基本上是高度重合,就是。
而这个高度重合 的背后,它是什么呢?就是,是这个父系父权家庭制度
它是跟这个父系父权家庭制度的 对于那个家庭的这个经济权的这个支配和掌握,家长对家庭
经济支配权的掌握是分不开的,就是。
所以呢,我们可以认为呢就是说 即使是在太仓这样的一个发达的地区
丈夫他掌握这个家庭的这个 这个日常开支是 45.67
这样一个比例呢,也说明什么呢? 说明就是说,在这个方面,它其实还是有,带着非常强烈的
一种这个,父系父权家庭制度的一种色彩 那当然了是说青浦更强一点,而在宜宾呢可能更强一点,它是这样的
那么,所以呢 在小生产的这个生产方式的制约底下呢,因为家庭什么呢
是组织生产(单位),男子由于他的强壮体魄和争取各种资源的能力 自然成为家庭的这个经济的支柱,并对家庭的生存呢负有主要责任
再加上呢在父系父权的家庭制度底下,居制一般采取的是 从夫居的形式,女子嫁到男家,在男家她是少数派。
这样农村的当家人 就大多由男性来担任,这种情况就导致农村中男子在家庭中握有经济权和日常开支的支配权。
那么我这个是做的一个解释 而且为什么就是说,它会那个,男子这个掌握日常开支支配权的比例会那么高呢,在农村当中
其实它就是一个这样一个原因
那么,现在呢虽然一部分农村地区已经开始了工业化和现代化 进程。
有的地方甚至已经高度城市化了,比如说太仓 但是呢毕竟这段历史比起农家漫长的小生产岁月呢,还是极短的这个,瞬间
所以呢传统的制度、 规范和观念仍然无所不在 影响着现在农民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从而使农村中的这个现有制度和规范带着明显的 新旧并存的这个转型期的这样一种特点
那么我的这个想法呢就是,也就是说,用我的一个观点呢,就叫 文化滞后,就是在这个经济基础
就比如说像这个工业化现代化,这个发生变动之后呢,甚至生产方式改了呢
但是作为它的这个上层建筑,它不会马上就改变
或者是就会马上就会完全地改变,去适应它的这个
经济基础的这样的一种变化 这样呢就是,它还会保留,就以前的
保留以前的,这个就是,那种这个生产方式和 以前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这样一种特点。
那么这个时候呢,就是,也就是说 就会使那个农村中的这个现有制度和规范带着明显的
新旧并存的一个转型期的一个特点。
那么 现在来讲呢,就是我相信呢,这个转型
到目前为止肯定还没完,根据我们对那个河北农村的一个考察
就是,当然呢是说各地的这个变化情况它可能不太一样,就是 比如说呢,是这个江浙沿海地区,它属于这个长江三角洲嘛
它属于最发达的地区,这个地方呢,可能变化会快一点 而像这个内地呢,像中西部地区呢,它可能发展会,变化会慢一点
但不管怎么样呢,它只要这个生产方式一开始变化 它这个变化呢,肯定会出现,就是。
那么,再看上海 它的妻子的,就是握有日常开支的支配权比例是最高的 达到了 56.53。
那我们这个解释呢,就是说,这可能跟过去大城市中 通行的"丈夫挣钱,妻子管钱"的模式影响的现实存在有关
但是呢有一点呢,必须看清楚的是什么呢?和农村当中不同的是
在城市当中掌握了日常开支的支配权 不见得就等于掌握了家庭中的实际权力。
那么这个刚才我已经讲了就是说,这个是 城市和农村不一样的地方是这两者,在农村这两者是重合的,在城市未必重合
那个所以呢,就是,也就是在城里面,它有一种什么情况呢?它
城里面情况就是,它可能,它是什么呢?它是说,这个妻子是管了钱了,对不对
但是呢,但是呢她只是管了 这个钥匙。
至于说这个钱 怎么花,或者其他的就是家庭里面一些这个经济的重大的经济决策
怎么做,这个可能这个事情啊,她还必须要跟那个什么
跟她的丈夫来商量,而由她丈夫来做出这样一个判断和 一个决定,就是。
那个所以呢,这是我想,这是个不太一样的一个地方
好,那么下面呢,我们就来做一个小结
小结呢就是说,第一呢我们看在上海和成都这两个城市的家庭当中呢
拥有家庭日常开支的支配权呢,不等于拥有家庭的重大事务的这个决定权 那么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呢在农村中呢,这个权利呢是相对集中 它表现在丈夫掌握日常开支支配权,同时又掌握重大事务的决策权
就是他被认为呢是更有实权的人
那个正如上面所讲的那样,这是传统的这个家庭制度的一个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