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
現在來說明如何在Revit專案中建制墻元件。
首先我們要先知道,
與柱元件一樣,墻也分為建築墻,還有結構墻兩種。
完全是看將來我們要進行結構分析的時候, 是不是要把它納入為結構系統中的元件之一。
我們在建築或結構頁簽中
都可以找到墻工具。在這邊我們以建築墻來示範。
點選墻工具後,
再從左邊的性質視窗中選擇想要置入的墻的類型。
例如,這棟建築物的外墻厚度為20公分, 所以我們選擇這個200mm的墻類型。
我們之前學過如何利用修改置放頁簽中的工具
來設定元件放置的基準點。
對於墻元件來說也可以做相同的事。
之前在建立柱元件時,我們透過 在選項頁中設定高度或深度這兩個欄位
來定義柱的基準點,這個方法在設定墻元件的時候也同樣適用。
但是如果覺得設定高度深度的這個概念
對墻來說不夠直覺,我們也可以利用性質視窗中的約束欄位
來直接設定墻元件的上下約束。例如,
在這個案例裏面,墻的底部約束值 欄位,我們把它設定為,樓層一。
頂部約束欄位的值,我們把它設定為樓層二。
基準偏移還有頂部偏移都設為零。
照這樣子的設定呢,我們 建制的這個墻,就會與旁邊的
柱一樣,都是從一樓長到二樓。
在建築墻的時候,要特別註意
墻與柱之間有沒有確實地聯結好。
如果有確實聯結的話, 在它們的交匯處,會發現有一個小框框。
看到小框框沒? 置入墻元件後,一樣可以利用對齊的功能
來移動墻元件,將墻的外緣和柱的外緣切齊。
除了置入墻元件後 再把墻元件對齊柱的外緣,
也可以在置入墻元件時就做直接設定, 來由柱外緣開始建立墻元件。
以下我們就來示範一下,
先將選項中的定位線下拉式選單設定在外部,
這樣在畫墻元件的時候就會直接貼齊外緣。
此外,如果要切換建立墻元件的方向,
只要按下鍵盤上的空白鍵即可切換。
在畫墻元件時,我們也可以直接輸入墻的長度,
直接建立該長度的墻元件。
例如要在這邊建立一道50公分的墻, 點選墻的起始端點後,
輸入50,就可以建立一道50公分的墻了。
在建立墻元件的選項中
還有一些常用的設定,例如,鏈的設定。
如果我們勾選鏈選項,可以連續地放置墻元件, 每道被建立的墻都會相連在一起。
另外還有一個偏移選項, 能夠使我們建制在某一個定位線上的墻
自動地產生設定的平行偏移量, 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在沒有參考線的位置上
來建立墻元件。
[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