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 [音樂]
[音樂]
每個朝暮鏡前自照 鏡子照見的我果真是我嗎?
還是「畢竟總成空」的鏡花水月?
果真是我——那為何古往今來數以兆計
分明是我之「我」,無一能夠久留? 倘若非我
——那「我」入土為安后 可還有不可視、
不可觸 卻依然不滅之「吾」在何處羈遊?
[音樂] 在發想何為「自我」的生命課題前
這個問題可以被覆蓋 被遮蔽,可以是完全不存在的
於是 可以驕矜地扮演著富貴雙全的角色
可以惆悵怨歎於永難翻身的貧病交迫
可以在后羿的箭靶中行走,小心翼翼如莊周
也可以逍遙自得 活像隻終日翩翩飛舞的彩蝶
那蝶之前呢?
蝶之後呢?那莊周生前
莊周死後呢?甚麼是我?
——莊子打開自問之盒 生命從此不再為借用一世的形體
所範限了
>> 好,各位同學 我們今天上〈齊物論〉的最後一段了:「莊周夢蝶」
好,請同學念一下:「昔者莊周夢為胡蝶」
>>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自喻(愉)適志與,不知周也 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 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
此之為物化 >> 好,「昔者莊周
夢為胡蝶」,這個「昔」字很多注家解釋成「夕」
夜裡啊莊子夢見自己是一隻蝴蝶 也因為這樣歷代注家有人就批判了李義山
說李商隱的「莊生曉夢 迷蝴蝶」的「曉」,是個錯字。
怎麼可以說是「曉夢」呢?明明是夜晚做夢 那這些人也太牽強了。
各位同學,你昨晚幾點睡啊? 你會跟我糾正,老師,不是昨晚是今晚
我睡的時候已經過了十二點了,不會這樣嘛!所以「曉夢」、 「夕夢」不要太 不要太這個苛責啊。
有一天夢裡莊周夢見自己是隻蝴蝶 是隻什麼樣的蝴蝶呢?「栩栩然」,各位同學,「栩栩」兩個字
注解是「生動」、 「欣悅」 一隻好開心的蝴蝶啊,各位同學,蝴蝶為什麼開心?蝴蝶不懂,你懂
為什麼你懂?你們今天早上幾點上課啊?八點還是九點?
覺得醒來那一剎那很想再睡,但是看到鬧鐘上的時間 不得不起床的舉手。
哎呀好多同學,這些同學 你就瞭解蝴蝶的快樂了對不對?蝴蝶早上不用趕課呀
各位同學,期中考覺得痛苦的舉手
這些你們同學你們就瞭解蝴蝶快樂,蝴蝶哪需要期中考呀?傻子 這是你們人類的愚蠢行為。
所以蝴蝶好快樂啊 牠為什麼快樂?「自喻適志與」,這個「喻」是「悅」 牠自己好開心哦。
「適志」,什麼叫「適志」?
每天睡到自然睡,早上起來愛吃什麼就吃什麼,就知道蝴蝶多開心哦
這麼開心的蝴蝶,「不知周也」 這蝴蝶想,莊周誰啊?沒聽過
這反應跟這個我們說沉魚落雁、 閉月羞花
那些魚看到林志玲跟侯佩岑來了,誰啊?醜不拉嘰的,連鱗片都沒有,完全一樣的道理
人有沒有名,誰啊?就是這樣一隻快樂的蝴蝶 可是呢,「俄然覺」,不一會他醒了
「則蘧蘧然周也」 怎麼我還是那個「蘧蘧然」,「蘧蘧」是什麼意思啊?
是「驚動」,是眼睛睜得很大,有點害怕的樣子
怎麼還是那個滾滾紅塵當中,必須要小心翼翼才能活著的莊周?
教《莊子》好多年了,好像每年長一年 我們的環評、
我們的世界 就更容易讓我們瞭解,為什麼莊周得是「蘧蘧然周也」
我們世界有很多的戰爭,可能不是拿著刀槍的戰爭,是另外的戰爭
那麼我們要問的是,「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
到底是莊周睡著了 睡著的那一晚太美好了,夢見自己是快樂的蝴蝶,還是
其實牠真的是蝴蝶,只是牠做了一個好長好長的夢
夢見自己是那個有點窮困,鞋帶沒打好,顏色憔悴
交了一個好朋友,那個好朋友不太瞭解自己,想去拜訪他 那個好朋友就以為自己是要來搶自己的相位的惠子。
這個好長的夢, 到底是只是一場夢,還是我真的是莊周呢?
最後莊子告訴我們的結論,他告訴我們
世間的人總會覺得,莊周跟蝴蝶是一定不同的 他說這叫「物化」。
這個人,已經不再是一個人了,他是一個物 他只能接受物理的變化。
各位同學,我看到大家一起讀到這 在當代科學時代,我們怎麼樣認識愛因斯坦?
我們知道愛因斯坦哪一年誕生、 哪一年死亡對不對? 可是在過去的東方思想,怎麼樣去認識一個生命呢?
如果你讀這個東坡全集,你知道蘇東坡超愛一個人,誰啊? 陶淵明。
他愛陶淵明愛到寫了很多效陶詩、 和陶詩
他甚至於在他的詞裡面出現了這樣的句子 「只淵明,是前生」,這句話甚麼意思呢?
東坡說如果人真的有轉生輪迴的話,那我前一輩子那肯定就陶淵明了,你就知道他對這個人有-
多中意! 可是在這樣一句話裡面,我們也瞭解了在古人的思維里
他可能不覺得,一個生命的結束就是徹底的終結 他可能永恆的靈魂依舊存在,懂吧?
所以這就是最後,莊子讓我們能「齊死生」 〈養生主〉裡面會更明白地點出莊子對於生命的看法
在〈養生主〉的末句寫到:「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他說:你以為你死了嗎?在我看來,只是這個薪柴燒完了
但這個火還會找另一個薪柴,繼續燃燒下去 我們在〈齊物論〉的任務,可能只是讓同學
能夠對於這個世間,就是無法承受的一些重 能夠把它看得更輕靈,包括生死,都能夠視死如歸喔
那這段落結束以後,我想帶領同學去思考兩個問題喔 這個問題是,你是否曾經自問
「我是誰?」,其實問題非常有意思,尤其在我們閱讀歷史的時候
在我閱讀中國文化史上我最愛的一個女人林徽因的傳記的時候 我就會這麼想:我為什麼在這裡看林徽因?
我是為什麼在這個島嶼看林徽因?那我在臺南出生,我在臺灣長大
所以我在這個距離用這樣子,到底能不能教林徽因的角度看林徽因?
可是如果我在民國三十八年前後,我是一個出生在海峽對岸留在那
我會用什麼角度來閱讀林徽因呢?那如果,如果不是民國三十八年
是宋朝,在蘇東坡的年代,我投身在這個世界,那我現在什麼都不必想了,我是一個不識- 字的女人
我可能每天只要知道繡繡花,然後頂多 唯一的才藝彈彈琴吧?那就是我的一生了
所以各位同學,我是誰啊?我們投身在不同的 空間、
時間,我們那個時候的制度文化,我們身邊的人 就決定了「我」完全不同的一生。
第二個問題 希望同學去思考的是:「他,是誰啊?」
你習慣怎麼樣對待一個人?怎麼對待跟一個人互動? 請你們想想的是:如果這個人的性別
這個人的容貌,或者這個人的職業專長 或者頭銜不同,不變的
只有他的心智、 他的個性跟他的感情
你的對待,會因此而有所不同嗎?多多少少 人都會因為一個人的頭銜、
一個人的位置 一個人的長相、 一個人的外貌對他態度有別。
莊子說:這都是你的固執啊! 莊子要我們剝掉,覺得一個人只是「君乎!牧乎!」,一個人只是放養牛馬的人
一個人是君王,你不要因為這樣就很瞧得起那個人
當你的價值跟莊子慢慢合一的時候,你覺得一個人的心靈世界、 心靈境界
一個人是為了什麼而為很多人服務?有權就有錢,有錢就可以買權
是為了這樣的一個理由?還是
「為天地立新,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是完全不同的。
可是在當代的文明世界,我們慢慢忘記了這世界上還有
後者,還有這樣的,你出來為很多人謀福,真的只是為謀福 哪怕你因為這樣可能更窮困、
更辛勞,你都願意 而莊子提醒我們,身為一個人最重要的意義跟價值喔,這就是〈齊物論〉
[音樂]
[音樂]
[音樂] [音樂]
[音樂] [音樂]
[音樂]
[音樂]
[音樂]
[音樂]